作者分享在日本做试管婴儿的亲身经历,包括前期准备、进入周期、移植、验孕等各个阶段,讲述其中的艰辛与期待,最终成功迎来宝宝,鼓励其他求子家庭不要放弃希望。
# 日本试管婴儿亲身体验:一场充满希望的艰辛之旅
姐妹们,今天想跟你们唠唠我在日本做试管婴儿的亲身经历。这一路,真的是酸甜苦辣啥滋味都有,现在回想起来,心里还是感慨万千。
## 一、下定决心,踏上异国求子路
我和老公结婚多年,一直想要个孩子,可肚子就是没动静。在国内试过各种办法,中药西药吃了一堆,偏方也没少用,可都没啥效果。后来听人说日本的试管婴儿技术挺先进的,成功率也不低,就跟老公商量,咬咬牙决定去日本试试。
其实一开始心里也犯嘀咕,毕竟人生地不熟的,语言也不通,去那么远的地方做这么大的事儿,靠谱吗?但没办法,为了能有个自己的宝宝,只能硬着头皮上了。
## 二、前期准备:繁琐却充满期待
决定去日本做试管婴儿后,前期准备工作可不少。首先就是找医院和医生,这可马虎不得。我在网上查了好多资料,咨询了不少去过日本做试管的姐妹,还找了专门的中介帮忙。经过一番筛选,最后选定了一家口碑不错的医院和一位经验丰富的医生。
然后就是各种检查,国内做了一部分,到了日本医院又重新做了一些。这些检查项目可多了,什么激素六项、AMH、输卵管造影等等,几乎把能查的都查了个遍。那阵子,感觉自己不是在医院检查,就是在去医院检查的路上。
另外,还得准备好足够的资金。在日本做试管婴儿,费用可不低,包括医疗费、药费、住宿费等等,前前后后算下来,可不是个小数目。不过为了孩子,钱花了也就花了,只要最后能成功就行。
## 三、进入周期:紧张又忐忑
一切准备就绪后,终于进入了试管婴儿周期。促排卵阶段是整个过程的第一步,也是很关键的一步。医生给我开了促排卵的药物,每天都要按时打针。打针的时候其实倒不是很疼,就是心里特别紧张,总担心效果不好。
每天都要去医院做 B 超监测卵泡的发育情况,看着卵泡一点点长大,心里别提多高兴了。这里给大家看看一组数据:根据相关统计,在促排卵阶段,大约有 70%的患者卵泡发育情况能够达到理想状态,顺利进入取卵环节。当时我就盼着自己也能成为这 70%里的一员。
取卵的那天,心情特别复杂,既紧张又期待。手术过程很快,打了麻药也没什么感觉。取完卵后,医生说取到了 10 个卵子,当时心里就松了一口气,觉得成功的希望又大了一些。
接着就是等待受精卵培育的结果。这几天真的是度日如年,每天都在心里默默祈祷,希望能多配成几个优质的胚胎。最后结果出来了,配成了 6 个胚胎,医生说质量还不错,这可把我和老公高兴坏了。
## 四、移植阶段:满怀希望的一搏
胚胎培育成功后,就进入了移植阶段。移植前,医生会对子宫环境进行评估,确保适合胚胎着床。那段时间,我每天都按照医生的嘱咐,好好休息,按时吃药,就希望能给胚胎提供一个良好的“土壤”。
移植手术很顺利,整个过程也就几分钟。医生把胚胎移植进去的时候,感觉就像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这小小的胚胎上。移植后要卧床休息一段时间,这段时间真的是躺得浑身都难受,但为了宝宝,再难受也得忍着。
据统计,试管婴儿移植后的着床成功率在 40% - 60%左右。我每天都在心里琢磨着这个概率,希望自己能成为幸运的那一个。
## 五、等待验孕:漫长又煎熬
移植后的 14 天是最煎熬的等待期。每天都忍不住用验孕棒测,可每次看到白板,心里就凉了半截。但又不死心,还是继续测。那种心情,没经历过的人真的很难体会。
好不容易熬到了去医院验孕的日子,一大早就去了医院,抽完血后就坐在医院大厅等结果。每过一分钟都觉得特别漫长,感觉时间都凝固了。
当医生告诉我怀孕了的那一刻,我激动得眼泪都出来了。那种喜悦,真的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。所有的辛苦、所有的付出,在这一刻都觉得值了。
## 六、孕期产检:小心翼翼呵护新生命
怀孕后也不能掉以轻心,还得定期去医院产检。在日本,产检的项目很详细,医生也特别负责。每次去产检,都能听到宝宝有力的心跳声,这是世界上最美妙的声音。
整个孕期虽然也有一些小波折,比如孕吐、水肿等等,但一想到肚子里的宝宝,就觉得什么都能克服。
## 七、成功分娩:迎接小天使降临
终于到了预产期,经过一番努力,宝宝顺利出生了。当听到宝宝那响亮的哭声,我和老公都激动得热泪盈眶。这个来之不易的小生命,承载了我们太多的爱和希望。
回顾在日本做试管婴儿的这段经历,真的是不容易。但好在结果是美好的,现在看着宝宝健康可爱的样子,觉得一切都太值得了。
在这里也想跟那些和我一样正在为要宝宝而努力的姐妹们说,不要放弃希望,只要坚持下去,总会迎来属于自己的幸福时刻。虽然过程很艰辛,但当你看到宝宝的那一刻,你会发现,所有的付出都有了最美好的回报。愿每一个想要宝宝的家庭都能早日如愿以偿,迎来自己的小天使。
免责声明:
圆梦试管婴儿助孕网网上所有内容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。
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面对面诊断,请谨慎参阅。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。